人生睿智的追憶《畢業紀念冊給我的十句話》(平裝)
<內容簡介> 希望的定義課程 幾年前,我曾經在上課的時候設計了一種與學生的互動教學。 那堂課,五十分鐘的時間,我跟同學說,這堂課的前四十五分鐘, 我們什麼也不能做,不上課不寫習題,最重要的是也不說話。 那做什麼呢?「我讓你們思考,替一個名詞,寫下你們認為的定義, 好好的思考,應該如何詮釋,甚至你們自己所下定義,想想看, 有無可能將此當作一生的座右銘。這個名詞就是-希望。」 話一說完,台下的學生或側著頭、或看天花板或眼神飄向窗外, 開始了四十五分鐘的「人生作答」。 時間到之後,每位學生寫下他們的答案,當然內容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但是其中有位學生的答案,至今我仍印象深刻,很值得在這裡分享。 她是這麼寫著,「希望,就是讓嘗試的次數,永遠比挫折的次數多一次。」 這句話寫得既傳神又深入淺出,也就是說,不管我們遭逢到多麼頻繁的挫敗, 但只要我們永遠願意再給自己一次的嘗試機會,那就是一種不滅的火種與希望。 .被譽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執行長前奇異〈GE〉公司CEO傑克‧威爾許,在他詮釋裡,A級人和B級人的差別在哪裡? .每個人都應該領略12字人生箴言是什麼? .數學的直徑,是兩點一線間的最短距離。但什麼是「心理上的直徑」?我們是否背離了這最重要的人生黃金路線? .日本曹洞宗首剎寺的住持所贈與的一段格言,為什麼可以透澈啟示人生? .愛讀書的民族為什麼不會被殖民,日本的經驗如何深刻說明讀書的重要性? .為什麼 鋤頭心態 vs. 鐮刀心態,其實判讀了人才學的所有精髓? <作者簡介> 李禾禾 旅居美國,教育界的深耕者,以百年樹人為職志,本書取材係來自作者從小到大的 畢業紀念冊上珍藏的老師贈言。這十位老師的十句贈言,薰陶了作者的思想風華, 也形塑為人處事的哲學態度。畢業贈語,既是贈與者一生的經驗結論、也是思想結晶, 透過作者的分享與詮釋,我們可以一次讀到多位作育英才者深刻睿智的高妙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