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印度書簡

3 / 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4449767
  • 出版日期:2015/01/01
<內容簡介> 人必須生存,必須創造。人必須生存到那種想哭的境界。——卡謬 總以為初老才剛開始,卻發現年老已在眼前,經歷母親過世,兩個妹妹罹癌,驚覺病與死是無力對抗的。一趟拉達克之旅,走訪北印度感受高山風情、宗教洗禮,學會分解習慣性的煩惱與害怕,讓周芬伶產生新文字新書寫,再闖文字新世界。 從飲食開始,尋回記憶中美好的味道,不論是父親最愛的油條和燒餅、小祖母用月桃葉包的粽子,還是童年記憶中奶油餅乾、青春時期冰果室的冰品,交織出周芬伶生命的紀錄,在紙上演出一場與食物的愛戀。 她同時在文字世界裡追索自我,剖析自我,從外表到內心,周旋在生死愛戀的生命歷程中,有擔憂、有豁達、有感傷、有憐惜,透過文字抒發,撫平驚慌,療癒創傷。 ★本書特色: ☆周芬伶繼《雜種》之後最新散文集。 ☆老病死成為周芬伶需要面臨人生的考驗,深入內心探詢,透過文學創作撫平內心的紛亂,開啟創作的新世界。 ★目錄: 自序 想哭的境界 輯一 北印度書簡 北印度書簡 佛的眼淚 豆腐格西 夢身之一——變石 夢身之二——古廟 夢身之三——夜帝 夢身之四——畫師 夢身之五——夢生 輯二 指尖逝水 我愛油條 白玉樓撒嬌菜 粽葉 糕餅老時光 冰果室 手尾 手言 抄經者 豐饒之美 微微行者 昨天的庭院 舊居 精靈之眼 勇氣 單隻耳環 指尖逝水 這食指 歌的手 輯三 光之梭 不存在的書信十帖 光之梭 霾 藍方 維也納森林 若是煮粥成糜 <作者簡介> 周芬伶 台灣屏東人,政大中文系畢業,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跨足多種藝術創作形式,散文集有《絕美》、《熱夜》、《戀物人語》、《雜種》、《汝色》等;小說有《妹妹向左轉》、《世界是薔薇的》、《影子情人》、《粉紅樓窗》等;少年小說《藍裙子上的星星》、《醜醜》等。作品被選入國中、高中國文課本及多種文選,並曾被改拍為電視連續劇。以散文集《花房之歌》榮獲中山文藝獎,《蘭花辭》榮獲首屆台灣文學獎散文金典獎。 ★內文試閱: ‧作者序 想哭的境界 人必須生存,必須創造。人必須生存到那種想哭的境界。—卡謬 二十幾歲剛開使寫作時,喜歡抄文章,普通喜歡用原子筆抄,最喜歡的用毛筆抄。好的句子令人想整把吃進去。其中卡謬是我抄較多的作家,他的《異鄉人》、《瘟疫》高中時讀並不特別喜歡,比較上紀德更得我心,但我喜歡《卡繆扎記》的文字,他的小說晦暗、冷靜,隨筆比較起來更明朗熱情些,這並非描寫愛情的散文,比較像《惶然錄》,是對生命的情書,靈光閃閃的,情書有時讓人尷尬,尤其對那些與現實疏離,或孤獨已久的人,然而像《奇想之年》或《我們仨》這種生死以之的感情又太沉重了,我喜歡隔著一點距離寫愛,或偶爾寫及愛,那就像沙漠中出現的鑽石一樣閃亮。 記得抄過整篇的〈阿爾及爾之夏〉,哲學家的寫城市寫肉身是: 躋身橫陳的肉體、以身體領略人生,這樣的生活使人意識到肉體是有涵義、有生命的,而且——姑妄言之——肉體也有自己的心思。如同思想的演化,肉體的變化也有歷史、興衰沉浮、成長消逝和缺陷。不過,它的特徵在於:色差。如果你常去夏日的海灘,就會注意到,所有人的膚色變化都是從白到金黃到深褐,最後曬成煙草色,就此達到膚色變化的極限。卡斯巴哈城的白色城堡群俯瞰著海港。 當你浮在水面,迎著刺眼
PDF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