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不住的國文課
高三丁的文學路
《框不住的國文課》粉絲專頁 這是一個傻傻的老師帶著一群傻傻的學生創作,然後遇見一個傻傻的出版社的故事。 二一二年夏天,曉明女中自然組高三丁畢業前的最後一堂國文課,學生與老師共同許下承諾:出版一本 書。 桃源人原來苦悶得想要出逃? 王安石其實小看了方仲永? 誰關心王羲之東床坦腹背後的深情故事? 間壁人家又怎麼解讀中舉范進的家務? 書頁後方說不定有另一個故事?高三國文課的最後一篇作文題目如是說。 典藏40回合自然組高三生在升學關卡之際悠然與課文深情對話的創作品讀。《框不住的國文課》想透過文學之筆,帶你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潛入課文,發掘在層層疊疊的升學試卷之下,久違了的生命感動,讓課文裡的人物與故事重新鮮活起來,與您產生關連! ★ 本書特色 1.一場顛覆傳統國文課印象的長期教學實驗。 2.一段高三自然組學生的青春課堂實踐。 3.跨越古/今、師/生、課堂/社會的多層次創作/品讀對話。 ★ 名人推薦 須文蔚/東華大學教授暨華文文學系系主任 佩蓉老師的教育小革命是浪漫主義的,她像一個中古世紀的騎士,英雄入林,挑戰名為升學主義的大怪獸。她富饒的想像力把一個英雄般的旅程,轉化成課堂中的寓言,以想像力為國文課安裝雙翼,鼓動了翅膀,她的學生們就進入一場充滿驚奇、奧妙、艱難、美好與至善的旅程。 駱靜如/北一女中教師暨國文學科中心召集人 驚嘆之餘,讀者必定好奇佩蓉老師是如何調教,讓她們在受過三年高中教育之後,同時擁有思考的深度、說故事的能力,還擁有一手好文筆,這恐怕也要一本書才能道盡。 戴慧玲/曉明女中國文科教師 佩蓉老師丟給孩子一個問號:書頁後方說不定有另一個故事。於是,這群高三女孩開始用3D視角來看課文,穿透書本,望見故事背後的可能,醞釀成《框不住的國文課》書中四十篇文章。這些另類思考或許只是天馬行空的虛構遐想,卻更可能道出未曾見諸史冊的幽微心事。 陳嘉英/景美女中國文科教師 青春之筆所掀波瀾,不見〈蘭亭集序〉裡對文嗟嘆的蒼涼,亦不覺為文造情的故作姿態。想古來聖賢多寂寞,實乃因為沒有對話之人,或視野和心胸,無擊掌稱快之處。欣見這群年輕女孩藉經典為助力,在拆解與建構中決定自己的方向,讓好書好文章不再冷清。 吳青峰/蘇打綠樂團主唱 閱讀的同時,我不禁想像,我的大學同學是如何在課堂上帶領,一如我們在舞台上努力吸引觀眾目光,才讓這些繆思奇想鳶飛魚躍,讓這些熟為人知的課文,彷彿3D一樣立體了起來。課文,原來可以不只是讀,就像生活,當然也可以有很多方式過。 ★ 內文試閱 淡定下的真面目 郭穎慈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閑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 如此,將無歸。」 眾人即承響而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他們,上了同一條小船。 這句話絕對沒有其他雙關的歧義,因為此時的謝安正安穩地隱居於會稽東山,生活自在得如悠遊在水中的魚那般愜意,閒來沒事就同他的朋友們吟詩作對,對酒當歌,官場宦海上誰和誰同一陣線,站在同一條船上,誰又意圖先起驚濤駭浪,將別人的船一鼓作氣弄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