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童日記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6135798
<內容簡介> 記一段顛沛流離的童年經歷 感念母親的殷殷教誨與慈愛 「故事」的前半段,曾在《萬歲評論》叢書中發表過,時間是在1985年5月到同年的10月底。《萬歲評論》是一本「月」書,由李敖「主導」,由於每期都被查禁,以致流傳並不廣。當時登出來的名稱叫「陳橋夢迴錄」,這是李敖自作主張,把原來的「難童日記」給「動了手腳」。 在那半年連載的篇幅裡,他附加了一些珍貴的歷史圖片,以示「童言不虛」。但是「童年」還沒過完,日記就戛然停了下來。正像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作者這個人「失之疏嬾」——李敖評人一向是入木三分。 本書以說故事體裁起頭及收尾,以日記方式描繪作者顛沛流離的童年生活,從北到南的逃難生涯、與父親的聚少離多、母親獨立扶養孩子,及至父親因公殉職,母親帶著作者隨軍隊輾轉離鄉逃難的日子,隨書附上作者曾走過的逃難路線地圖,更能引起讀者共鳴。除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外,描寫最多的就是其母親及對孩子的教育。她是十九世紀最後兩年出生的人物,雖然一輩子沒進過學堂,卻給孩子帶來了扎扎實實的「身教」,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僅以此書紀念之。 作者自序 1968年,老友馬戈在海外得子,取名「大江」,我以油詩賀之,並希望再來一「大海」作伴,果然幾年之後,「大海」就來了。2010年,我在西雅圖么女家中「守鰥」,在她家書架上看到一本以「大江大海」為名的中文書,在「夜未眠」之際就取來看看,豈知看了之後,總是覺得「不是味道」。等回到台灣,又在書店裡看到了大學住宿時代,睡在我上鋪的李敖大師,出了一本措辭剛猛的「書評」。我自詡「飄鳥」,向來愛遊山玩水。李氏書評裡最令我傷心的,是他把那段歲月稱之為「殘山剩水」,唉!「殘山」就「殘山」吧!國雖破「山河」尚在呀!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孔尚任也曾說過「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呢。貴就貴一個「真」字——我敢「掛保證」,我這段難以「丟掉」的「舊境」,絕不會「騙人」。 …… ★內文試閱: 1 北國之冬(一九四二年) 北平鎖鏈胡同 十月×日 聽人說學校裡有很多小朋友可以在一起玩,我在家裡太沒趣了,真想去上學。可是媽說我們在北平待不了幾天了,她說過很多次要帶我去南方找爸爸,爸爸正在那邊和日本鬼子打仗。這件事媽還叫我千萬不能跟別人講,因為在北平就有很多的日本鬼子。 媽從吃了晌午飯就出去了,直到天黑才回來,從她的臉色看來,大概今天又沒有接著爸爸的信。本來爸爸的信都是寄到大姑奶奶家裡來的,可是有一次她為這件事和媽吵了起來,她說看在沾點親戚的分上,才讓我們在她家裡住了下來,這一來可讓她擔待了多大的危險,還要在她家裡公開和南方通訊,這不是存心在害她……從此,爸爸的來信就不再寄到大姑奶奶家了。 老家的日子 十月×日 媽今天又做了一整天的活,大姑奶奶顯得很高興,她常誇媽做起活來真有兩下子,又精又細又快,一個人能頂得上三四個人。她開了幾年的工廠,真不容易找到這麼一個好幫手。 媽一邊做著活,一邊和趙嬸她們聊起老家的事。聽她說老家裡包餃子和餡的時候,油不是倒進去的,是滴進去的。在油缸裡泡著一根拴著個制錢的細棉繩,要用油時,就提起繩子滴上幾滴。孩子們嘴又饞,卻不敢花錢買東西給我們吃,為了怕別人笑話,有幾次媽買了幾塊豆腐來加菜,就傳出了「陳官家的媳婦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