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4:長恨遺歌(下)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5850739
  • 出版日期:2014/07/15
<內容簡介> 天寶年,對唐玄宗來說是一個不幸的年代。對於大唐帝國而言,也是一個由盛轉衰的關鍵年代。 對李隆基而言,一個從女主手中重復李家天下的人物,卻因安逸於享樂自滿的生活中,繼以任人的失當,以致安史之亂起,將唐帝國的聲勢,一夕由最高處帶往最低處。 最後,必須犧牲自己所鍾愛的楊貴妃,以換取自己的苟活。一個有為的君主,到卻落得如此下場,怎不教人唏噓? ★本書特色: 《唐玄宗》一系列小說是將中國史上有名的唐代君主李隆基的一生,以小說的方式重新演繹。希望藉由文學的筆調,讓歷史不再枯躁,不再刻板,能讓一般大眾接收、閱讀。將歷史中真實的人、事,透過輕鬆的筆調,真正的傳播出來,能使將歷史知識傳播出去。 ★目錄: 第九回 楊貴妃再出宮苑 李林甫重使陰招 228 第十回 李林甫病入膏肓 安祿山功至榮寵 257 第十一回 宰相再易兩重天 南詔平亂六萬兵 285 第十二回 國忠嫉恨安祿山 祿山再入華清宮 314 第十三回 安祿山伺機謀反 封常清痛失洛陽 340 第十四回 促戰潰敗失潼關 聞驚倉皇棄長安 369 第十五回 香魂歸葬馬嵬坡 太子北馳靈武城 396 第十六回 太上皇月下憶昔 古棧道霖雨聞鈴 424 <作者簡介> 趙揚 中文系畢業,雖轉戰商海,仍筆耕不輟,已出版《金錢世界》等作品。認為閱讀是一種享受,創作是一門藝術,經常沈溺於文字而不能自拔。尤痴迷古典文學,心醉大唐盛景,窮十數年之功研究唐史。完成並出版歷史小說《唐太宗》、《唐玄宗》。 ★內文試閱: 第十一回  宰相再易兩重天 南詔平亂六萬兵 ……………………… 安祿山離京前一日,李隆基又在花萼樓賜宴送行,並令百官第二日將安祿山送出上春門。 此時滿朝文武官員皆被李林甫調理得乖覺恭順,昔日動輒上言的諫官早成了溫順的「立仗馬」,絕不會發聲奏事。凡李隆基的一言一行皆為至理,群臣整齊劃一擁護。如安祿山得如此殊遇,他們皆視為正常,唯聽旨奉承而已。 高力士此時也摸準了李隆基的性子,不敢妄發議論,這日瞧著李隆基的心情甚好,就大著膽子想再進言一回。 李隆基閱罷一道奏書,起身笑眯眯地踱步,轉對侍立一旁的高力士說道:「不空自從入了鴻臚寺,已譯出佛經一百一十部,計一百四十三卷。好呀,不空譯經甚多,堪與玄奘法師媲美,亦為我朝一件盛事了。」 佛學此時廣播天下,若以受眾而論,朝廷奉道學為第一國教,而道教信眾難及佛學信眾十之有一。李隆基起初對佛學不感興趣,像普潤為禪宗首領普寂之師弟,李隆基與普潤交往甚密,卻對禪宗沒有修習;然善無畏於天竺那爛陀寺修習密宗回國,李隆基從此對佛學密宗大有興趣,將此時最盛的佛學禪宗棄置一邊,封善無畏為「教主」;善無畏圓寂後,李隆基又封曾經赴印度和獅子國修習密宗的不空為「國師」,並將其迎入鴻臚寺譯經。不空由此與鳩摩羅什、真諦和玄奘並列,被稱為中國佛學史上的「四大譯師」。佛學密宗之所以傳入中國並得到發展,李隆基功不可沒。密宗教義與佛學其他教派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其將女性作為修學密法不可缺少的伴侶。其宣稱「隨諸眾生種種性欲,令得歡喜」,由此大得李隆基賞識,還親從不空法師受「五部灌頂法」,可見密宗獨得朝廷殊遇。 高力士衷心答道:「太宗皇帝昔日禮遇玄奘法師,今陛下又對不空法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