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還:自山難中獲救

ドキュメント生還——山岳遭難からの救出

4.4 / 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9093408
  • 出版日期:2014/08/27

從極限狀況存活下來的登山者 告訴我們生死的界限在哪裡? 這本書中記錄許多在山中遇險但得救生還的人們。他們並不是身手矯健的登山家,而是趁著工作之餘登山的一般愛山人、為了個人健康和喜好,將登山當作小嗜好的登山人。當他們遭受意外事故、落入無路可走的境地,在那種狀況下,他們想些什麼、怎麼行動?最後力竭而死的人與九死一生的人,差別在哪裡?能夠活著回來的人,是如何抓住了生機? 山難的發生,往往只在一瞬之間,不僅是登山新手,就連經驗豐富的山友,也可能因為一個小小的判斷,而使自己落入生死之境。本書寫下八個從山難中驚險生還的真實故事,不只是一本山難報導,更是面對死亡刻刻逼在眼前時的真實紀錄。 作者認為,不論多小的山難事故,背後都必定有個故事存在,他將遇難者所說的事實寫成文字,沒有任何誇大的描述;也盼望本書收集的每件事故的教訓,能傳達到更多登山者的心中。 為了預防山難事故,列出科學數據、說明危險性、判斷及行動的是非,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作業。但是,就算把這些知識都記在腦中,還是未必能引導人們正常判斷和行動。像是「在山中迷路千萬不能下溪谷」應該是任何人都知道的道理,實際上,一旦真的迷了路,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下溪谷。這就是人心不可思議之處。 一旦出乎意料的迷路受困時,登山的人會想些什麼、又怎麼行動?即使是錯誤的判斷、行動,都必定隱含著某些教訓。從內心檢視人們處在極限下的判斷或行動,絕對不是無意義的事。 當一個普通的登山者,身處在「遇難」這種極限狀況下,究竟該如何思考,如何行動才能存活下來?人想活下去的信念是如何驚人;人在極限狀態下發揮豁出去的精神,是如何的強大。 為了找到解答,作者採訪了八個案例的當事者,其中全體共同的經驗,一言以蔽之就是「不亂走亂動,消耗體力,而是留在一個地方靜待救援,終於獲得平安生還。」是在山中遇難時的鐵則。 此外,在所有裝備中,最能在緊急時刻發揮真正價值的,應該是帳篷、火和瓦斯爐了。保護身體不受風雨、雪的侵襲,帳篷絕不可少。另外,若是有火和瓦斯爐,就能煮溫暖的熱食、取暖,也能升起煙霧向救難搜索隊打信號。最要緊的是,人只要有火就能得到力量、得到慰藉。 重新審視這八個案例,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教訓: 1.事前向家人、當地警局提交計畫書。 2.攜帶充分的裝備再挑戰。必備帳篷、火、瓦斯爐、行動糧食。 3.萬一真的遇難,冷靜等待救援前來。 這三點可以說是山上遇難而能生還的必要條件。 ★內文試閱: 自以為是的陷阱──北阿爾卑斯/南岳 十日清晨,不到六點就起床了,七點十五分離開小屋。天氣陰。 他在這裡拍了一張照片,是出發前請小屋的人幫忙拍的紀念照。君島以笠之岳為背景,面對小屋站著,斜後方可看到薄薄的積雪,右手邊可見前往槍平的標識。 若是跟隨這標識下山的話,應該什麼事也不會發生。但是,明明小屋的人告訴他:「可以從右邊那裡下山」,但他不知腦袋在想什麼,走進左邊的偃松林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走那裡,明明看到了標識了。可能覺得走偃松林帶也一樣吧。」 君島至今都還很困惑,無法解釋自己的行為。在山上一向比別人謹慎一倍的男人,陷入了氣穴(air pocket,編按:使飛行中的飛機急速下降的區域)般的陷阱。恐怕是一種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