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太極拳(附DVD)
<內容簡介> 太極拳是我國優秀的三大內家拳之一,至今廣為流傳,享譽世界。河南陳家溝是太極拳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楊露禪進京傳授太極拳之前,當地不叫陳式太極拳而叫陳錘。 太極拳這個名字的出現是在楊露禪從北京回到永年後,在武汝清、武禹襄等文人參與下共同確立的。這種以陰陽玄理解說太極拳的內容為太極拳之後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論基礎,為太極拳的廣泛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理論同時也被陳家溝的陳錘練習者接受(後稱陳式太極拳)。 根據歷史傳說,陳錘(陳式太極拳)是由陳王廷依據祖傳之一百單八式長拳並博採眾家精華而成的,其與山西洪洞縣的通背拳有著極深的淵源。 本書介紹的太極拳開始也叫陳錘,根源也在陳家溝,由陳家溝人傳給其至親河南祺縣的胡氏。我得該技是由劉振麟師傅傳授。劉師得此技於河南祺縣的胡天祥老前輩。此前在北京另有「大槍」劉德寬會該拳,且早於劉師。 據胡天祥介紹,該拳和戟法僅外傳給北京的這兩位,再沒傳其他外姓。該拳至今保持原始風貌,其技法動作複雜,動作難度大,更接近攻防技法。該拳具有陳式太極拳的特點,又有楊式太極拳的風格。據劉師講,胡氏家族掌握此拳和戟法從不外傳,僅在本姓下傳,唯劉德寬首開先河,劉師是第二位。劉德寬得此拳技和戟的典故,當時京城老一輩拳師皆知一二。下文我將所知道的劉德寬老前輩和劉師學得該拳和戟法的經過介紹給太極拳和其他武術愛好者。 劉德寬老前輩是河北(直隸)滄州人士,自幼學練六合拳,中年功成,當時自認其槍法絕倫,故綽號「大槍劉」。後聞知河南祺縣的胡家功夫了得,尤其是戟法無與倫比,遂決心去其處以槍對戟分個高低。1895年前後,劉隻身持槍來河南祺縣尋得胡家住處,揚言以槍與戟較量。當時,胡天祥老前輩已70多歲了,並未出手,而是令其孫女(12歲)持戟與劉對搏,幾個回合後,劉槍難架戟法而被戟之月牙鉤住頸部滿場奔跑,直至胡天祥喊停後劉德寬才得以脫身。 劉後從師胡天祥學習本書介紹的太極拳和六路戟法。老前輩學技結束要離開祺縣時問胡天祥:「太極拳好,還有比太極拳更好的拳種嗎?」胡答:「北京的八卦掌優於太極拳,你不懂,沒有見過。」故劉德寬由祺縣直赴北京,找到了程氏柔掌者程庭華老前輩,在崇文門外其眼鏡店前進行了切磋。從此,劉德寬老前輩由程庭華代師收徒為八卦門董海川的弟子。應當說,劉德寬入八卦門後,對八卦門內的柔掌體系的發展傳播作用很大,同時給柔掌技術增添了很多套路和技法,尤其是六路戟法和八面粘身槍法在柔掌體系內得到繼承。 六合拳在京城也得以發揚,唯太極拳不知傳與何人,沒有在社會上出現。後人傳言「八卦、太極、形意是一家」之說,應該是在程庭華、劉德寬、李存義和張兆東(占魁)之間形成的。 劉振麟(1885—1968年)師為北京八卦掌第三代傳人李永慶、郭守德的弟子,學得該太極拳是在1906年左右。當時劉師在北京會友鏢局任鏢師。因劉師技法和擊法出眾且品德高尚,被委以重任,保皇差赴河南祺縣督辦公務。當時保鏢的潛規則是到當地後須拜見當地的知名武術家或武霸(地頭蛇),否則不可能在當地站住腳,得到肯定。胡天祥就是當地的武霸(劉師稱其是「老賊頭」,因當地賊人都聽他的)。當劉師拜見胡天祥時,胡看到劉師英俊瀟灑、武德高尚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