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太極拳(附VCD)
<內容簡介> 前言 聞雞起舞是中國人晨練的寫照,直到今天,迎著初升的朝陽,沐浴著陣陣晨風翩翩起舞仍是中國人最常見的 鍛鍊身體的方法。在晨練的人群中,習武者頗多,其中練太極拳和木蘭拳的人就不少,在許多地方早已是 蔚然成風。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傳統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時代性。葉朗先生說:「傳統是一個發展的範疇, 它具有由過去出發,穿過現在並指向未來的變動性?珥?珥傳統並不是凝定在民族歷史之初的那些東西,傳統 是一個正在發展的可塑的東西,它就在我們面前,就在作為過去延續的現在。」武術正是這樣不停地發展 變化著。如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練習的需要,在原來太極拳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創編的, 一經出現就受到了廣大練習者的歡迎,至今流傳已近半個世紀,早已成了較為「年輕的傳統武術套路」了。 後來的四十二式太極拳更是由各式太極拳相互融合而成,開始僅作為運動員的比賽套路,現在也成了人們 晨練的內容之一。而木蘭拳是以傳統的武術為母本生長出來的新枝,開出的新花,為人們所接受,已是各地 晨練不可或缺的內容。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武術就是這樣不斷地發展者,表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即使它的 某些新的東西一時為一些人所不理解、不接受,但它依然發展著。 為滿足廣大練習者的需要,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決定按照國家規定套路以太極拳和木蘭拳為內容出一套「輕 鬆學武術」叢書。介紹太極拳和木蘭拳的書籍已經很多,如何創新呢?後來考慮一般武術書中的「圖中人」 都是面向讀者。由於動作的方向經常變化,練習者的動作方向時而和「圖中人」動作方向相同,時而又和 「圖中人」的動作方向相反。對於還不十分熟悉武術動作的初學者來說,往往感到看圖學動作較為困難, 這實際上也是編寫武術圖解長期未能解決的一個難點。我們受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常根據學生練習時身體 方向的不同,不斷地變換領做位置的教法的啟發,想到用正反兩套圖來編寫這套書,也算是一個大膽的嘗試 ,即是本書特色所在,希望能為廣大讀者所接受和習慣。 我國著名武術家蔡龍雲先生為這套叢書寫了「天人合一,與時俱進」的題詞,一方面點明了人們在晨練時人 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情景和對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一」觀念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武術要常練常新,不斷 發展的思想。在此謹向蔡先生表示深切的謝意。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蔡榮春編審從選題到編寫方法,直到 審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一併致謝。 本叢書太極拳部分由王飛先生執筆,動作示範劉沛、吳雪琴同學;木蘭拳部分由秦子來女士執筆並動作示範。 溫 力 於妙齋 簡介 二十四式太極拳又稱簡化太極拳,它是1956年國家體委運動司武術科編寫的一個太極拳普及教材。它取材於 楊式太極拳,刪繁就簡,保留了楊式太極拳套路中的主要動作和技術結構。 全套可分為四個分段,八個小組,共計二十四動作。八個八個小組分別為:動作一至動作三為第一組;動作 四至動作六為第二組;動作七、動作八為第三組;動作九至動作十一為第四組;動作十二至動作十五為第五 組;動作十六、動作十七為第六組;動作十八至動作二十為第七組;動作二十一至動作二十四為第八組。 練習者在練習中,要求心靜體鬆、呼吸自然、動作柔緩、輕靈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