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入門必讀(附VCD)
<內容簡介> ★前言 詠春拳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與其他拳種一樣,是中國寶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多年來,我們一直希望能把 佛山詠春拳介紹給廣大的武術愛好者。但當我們準備著手撰寫該書的時候,彭南師傅卻離開了我們。他生前 曾多次對弟子說:「希望能把我擅長的詠春拳整理成書並出版。」師傅的話至今還常常在我的耳邊回嚮。 回想跟彭南師傅學藝的日子,至今猶歷歷在目。記得1993年初的一天,彭南師傅把我叫到跟前說:「小韓, 你一定要堅持把詠春拳練好。我已老了,為了不讓詠春拳失傳,趁我還能動,再教你一套『椿影拳』吧。」 我聽了非常高興,因為當時師傅已「金盆洗手」,不再教學了,可是他現在又肯教我,這可能是技傳有緣人 吧! 一天,當我們練到「破敵全仗雙飛掌」時,師傅差點摔倒。我急忙上前把他老人家扶起,讓他歇一會兒。 師傅卻嚴肅地對我說:「學藝最怕的就是半途而廢。你想古今習武者有多少,而達者又有多少呢?學拳一定 要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在彭師傅鍥而不捨的精神鼓舞下,我終於學完了「樁影拳」、跌打論、跌打要訣和 至今還鮮為人知的「詠春秘傳四季血脈點穴法」、「詠春先師秘傳血遺訣」。師傅還把先師遺訣送給了我。 如今回想起他老人家的教誨,常常勾起我無限的追憶。師傅生前對我們講了很多關於詠春門的傳說和逸事, 希望我們弟子中有人能早日把詠春拳整理成書。因為這不僅是佛山詠春門的驕傲,同時也可使詠春拳能流傳 於世,發揚光大。 我出生在一個武術世家,父親學過多家拳術,兄長練就了一手過硬的鷹爪拳,同是我詠拳門師兄。由於受 父兄的耳濡目染,我從小就對武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曾先後拜過多位大師學藝。 他們分別是佛山的歐榮鉅師傅(學習太極拳、六合八法拳、劍術);張槎大富村的譚迪師傅(學習蔡李佛拳 ,譚迪是廣州譚三宗師的同門);少林大師行常(學習散打及氣功);佛山精武門老會員禤液師傅(學習 南拳及八卦掌和各種器械);精武會助教吳七(吳贊生,學習十二路譚腿);石啃的倫英(學習廣州蔡李佛 ──北勝);湖南藍山寺早昆法師弟子黃聖力(學習氣功、達摩面壁功和鐵砂掌):武林大師黎日晴師傅 (學習精武系列套路);帶藝拜蔡李佛前輩梁錫開(學習鴻勝套路):帶藝拜黃仁智大師(系統學習詠春拳)。 後來在部隊又受過專門的散打、格鬥、擒拿等訓練。至於學習詠春拳那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1980年10月,我剛從邊防部隊退伍回佛山,由於我有多年習武的特長,在工作分配時我被安排當了一名人民 警察。當時年輕氣盛的我自恃有軍拳、擒拿、格鬥和南拳於一身,有時會流露出一點傲氣。 一天,報社的一位朋友陳先生對我說:「你打拳可以以迅速、有力來擊敗對手。但你可見過『四兩撥千斤』 ,連削帶打的詠春拳嗎?」當時我是半信半疑,於是就托陳先生帶我去見識見識。陳先生這一引見,使我有 幸成為彭南師傅的弟子,詠春拳成了我一生不悔的追求。 當時我問彭南師傅可否打一套拳給我看看,彭南師傅很謙虛地打了一套「小念頭」。當時我對詠春拳了解得 不多,見其動作緩慢而平常,心想這能否有實戰價值呢?所以我就冒昧地請彭南師傅過招。彭南師傅站起來 和我搭起手並叫我攻擊,我想彭南師傅年紀那麼大,便說道:「還是你來攻擊我吧。」只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