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平裝)
<內容簡介> 古人認為,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具有五大要素, 即一命、二運、三風水、四名號、五讀書。 好名好運闖天下 中國文化本來就有「名的文化」之說,主導中國幾千年的儒家學說本有「名教」之稱,因此, 由於歷史的傳統和文化背景,中國人尤其重視自己的姓名。古代賢哲尹文子說過:「形以名定, 名以定事,事以驗名。」這就是說,觀察辨別事物、人物,必須定名而後才可以成事。事物的 成敗得失,又可以驗其名。古代有一句名言:「有其名必有其實,名為實之寶也。」意思是, 符號代表某一事物,有事物就會產生代表它的符號,即名字。反之,從符號或名字也可以瞭解 該事物的內容及特徵。由此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姓名與其人生命運休戚相關。 一個獨具魅力的名字,標誌著本人的理想和目標,志趣和追求,能激發人的鬥志,並為實現自己 的人生理想而做出不懈努力。 眾所周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封建帝王,他是一位大有作為的皇帝。縱觀其一生, 儘管性格殘暴,迫使七十萬民工背井離鄉服苦役,但他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卻叫人無法迴避,這位 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的嬴政,他的人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不僅贏得 吞併六國的勝利,同時也獲得統一天下的政權。巍峨的長城不但見證他的偉大業績,也成為中華 民族特有的人文景觀和民族依恃。所以,後人只要一提起秦朝,都知道秦朝的開國之君是秦始皇, 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也就是「贏」得了「政」治上不可動搖的統治地位的意思。秦始皇的一生,功過參半, 或者可以說功大於過,不負「嬴政」這一名字。 據說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出生時,其母夢到在一片沼澤地裏一條巨龍籠罩其身,醒來後產下一子, 其父故給其取名劉邦。「邦者,國家也!」劉邦的名字暗含著「安邦定國」之意。後來,劉邦這個 滿身流氓氣息的酒徒,竟然也獨佔天時,他斬蛇起義,先擊強秦,後滅強楚,安邦定國坐了天下。 還有英明帝王李世民,其父李淵希望他長大後能「濟世安民」做一番大事業,於是給他取了「世民」 之名。據說李世民在少年時代就聰明英武,雄才大略,處事果斷。反隋時,李世民僅僅十八歲,但 已經可以統領數十萬軍隊,在建唐和治唐的不同時期,李世民一直顯示出不凡的帥才和無比的智慧。 西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終於君臨天下,啟賢才,順民心,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 的局面。「濟世安民」的名字也終於成為現實。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於元末群雄蜂起時投身農民起義隊伍,並不斷遷升,漸漸覺得「天將降大任於 斯人」,應改名為「元璋」。因為「元」是「第一」之意,而「璋」即美玉(常指男子),寓意 「天下第一美玉」,「天下第一條好漢」,這樣的話,金鑾殿上天下第一把金交椅,就非他莫屬了。 由此名可見朱元璋雄心之大,權力欲望之強。正是其名激勵著他不斷開拓進取,終成一代國君。 清朝的康熙大帝以英明雄武著稱。他在位六十一年,壽命之長與業績之顯赫在中國歷史上是很少見的, 康熙這個年號無疑為其著了一筆濃重的亮色。「康」字既指個人身體安康,心情康樂,也指事業寬闊 前途無量,所謂「康莊大道」、「國泰民康」。「熙」字之意是指光明、廣大、繁榮。總體來看, 「康熙」二字蘊含著吉利和幸福,放射著光輝。所以,康熙一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