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雜誌- 一個人理財特刊_特刊
獨居帶來新的生活方式,也改變我們的理財需求。 在台灣社會中,很多人可能因不婚、晚婚、離婚等不同因素,自願或被迫處於單身,以「一個人」的形態生活著。但是,獨居者生活花費高,又沒有另一半相助,反而凸顯一人生活的經濟風險;這時候需要的並不是一個男人或女人,而是單身理財規劃! 一、企劃緣起: ☆獨居趨勢成形:根據《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指出,一個人居住的趨勢,已經從北歐各國、英、法、美國吹向日本、成為日本家庭形態的主流。2010年光獨居戶就占日本全國總戶數32.4%,超越一般核心家庭的27.9%。 與日本社會結構、文化相近的台灣,獨居人口也愈來愈多。在行政院主計處2010年人口普查報告中清楚看到,現階段台灣有高達162.9萬戶獨居戶數,比重約22%,已經追上2人同居的家戶情況。 但是,為什麼要獨居呢?有可能是 ●年輕人的成年禮; ●(年輕專業人士付更高房租)追求自由與隱私:追求第二青春期。 ●(三、四十歲的單身貴族)拒絕為不盡理想的伴侶犧牲自己的事業或生活方式。 ●(離婚男女)不再相信婚姻是快樂或安定的可靠來源。 ●(長者)多半喜歡一個人住,勝於與友人或子女同住。 ☆獨居年齡向上蔓延:從年齡來看,過去外界常以為,最大宗的獨居者,多是學生或剛出社會的小資族,或是65歲以上的老人族群,但實際情況是,晚婚情況導致35~44歲(24%)的獨居人口比重最重,其次是45~54歲(22%)、65歲以上(23%),反倒是34歲以下獨居者只占20%,讓獨居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或人生過度階段, 獨居潮背後,是社會中的男女,不婚、晚婚、離婚的顯性結果,未來不管年輕人、中年熟齡、或退休銀髮族,都得開始適應一個人的生活。但你以為,一人飽全家飽,就代表一人生活的花費比較少嗎?你能掌握一個人的幸福指數嗎? 根據英國一項研究報告,單身人士一輩子的支出開銷遠比有配偶的人,還要多出25萬英鎊;在美國,從美國聯邦消費調查數據也顯示,單身、獨居者人均花費,比起有與家人一起生活的人還高,以2010年為例,獨居者人均花費3萬4000美元,是頂客族的1.23倍、是有小孩的家庭的1.48倍。 沒有其他經濟支柱、花錢用度又比一般家庭還高,獨居單身族面對不穩定的經濟大環境,想要老年生活品質不打折,並為未來旦夕禍福事先做好預防,更應該好好打理一個人的荷包,單身樂活才能一生不虞匱乏。 二、單身族幸福指數: 沒有家庭經濟負擔的單身族,消費自主性高,更不吝為了活出生活品味,而願意投資金錢在擁有高品質個性商品上,但事實上,單身族的品味生活,一不小心經濟就容易失控,在變身「貴」族前,先來算算自己的幸福指數有多少? Job □人生沒有依靠,所以我先充實自己工作能力再準備理財、養老。 □重視勞保年金,我保持工作穩定,累積勞保年資。 □公司倒閉、工作中斷,我會預先設想最壞的情況。 Save □為了替人生打算,我會將花費與儲蓄分開準備。 □為未來存錢,每月至少固定儲蓄20%~40%。 □對退休需求有概念,我有1個投資未來的帳戶。 Spend □單身難免寂寞,但對不重要的邀約會適時拒絕。 □我靠興趣/旅行豐富生活,但會為興趣/旅行費用設定上限。 □沒有子女教育需求,我會把這筆錢拿來投資。 House □老年有屋可住才有安全感,我已有買屋/養老村/合租等住屋計畫。 □房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