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三部曲Ⅲ:回家之路1947

4 / 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6039645
  • 出版日期:2014/10/14
一個從淡水河底甦醒的幽魂,一個尋找失蹤父親的謎樣白髮少年,他們都要回家。 在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六十五年後,他們與月影姑侄和少婷的相遇,竟導致時空的變異。 歷史在淌血,土地在撕裂。即將被幽靈盤據的島,該如何拯救…… ★本書特色: 【福爾摩沙冒險小說】系列 以歷史的筆跡,冒險的基調,挖掘這一座美麗小島的神祕故事; 不管是日本統治時期下的九份神祕少年故事,還是西班牙統治下的淡水奇航, 或是國共對峙砲火不斷的金門故事…… 讓我們跟著書本的主角,一起跌入冒險的歷史故事, 藉此記住每一個值得珍藏的土地故事。 ★內文試閱: 一 誰在跟蹤? 在淡水渡船頭所在的河畔,藝術大學學生的表演已經開始。月之華受到班上同學葉少婷的邀請,前來觀賞,此時和姑姑月影共撐一把大傘,正站在圍觀的人群裡,目不轉睛地看。時間是下午兩點多,天氣又濕又冷。只因連日下個不停的雨,淡水原本秀麗的風景淋得都有些模糊了。 首先上場的,是一名身穿黃底繡圖法衣、頭戴冠巾的「道士」。他右手持一面招魂幡,左手搖一把銅鈴,面向淡水河,向河水恭敬地行三鞠躬禮。 緊接著,一塊約五、六平方公尺大的藍布被平平地拉了開來,微微抖動,像水面的波浪。 那名「道士」轉身,朝向這面抖動的「波浪」,以一種高亢悲愴的語調,用行動式麥克風喊出他對「亡魂」的呼喚: 沉沒在冷冰冰的水底,是那年被戕害的你。 幽魂啊幽魂,我知道你不能安息,是因為滿腔無可宣洩的悲戚。 在今天這麼一個特別的日子裡,我等在此獻祭。 有請亡靈,請你們用親身經歷的故事,演出一場生命的戲,好教世人不要忘記! 然後,「道士」搖著他手中的招魂幡和銅鈴,喊出一聲悠長的「起—」 頃刻,嗩吶聲和鐃鈸聲同時大作。只見五名穿著素淨衣服的男女舞者從那塊藍布底下鑽出來,手持藍色布條,跳起自編的彩帶舞。那藍色的布條既象徵著水波,也象徵著縈繞在亡靈身上的某些東西。 之華望著在細雨中那不斷盤旋飛轉的彩帶,神思有些晃蕩起來,彷彿被彩帶纏住,瞬間被拉到一個危殆的年月。 這天是二○一二年的「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六十五年前,一九四七年的二月二十八日,那天也同樣下著濕濕冷冷的雨。才剛從日本統治下回歸祖國懷抱的臺灣,還不到一年半,就因政治腐敗和民生艱困等因素而爆發了民變。 那天的前一晚,在臺北太平町(今延平北路一帶)的一樁私菸查緝案中,查緝員打傷一名女菸販,又誤殺一個當地居民。民眾情緒沸騰,集結起來向掌權者強烈地要求公道,無奈得到的是虛與委蛇的回應。 本省人開始用武力來表達不滿,殺害外省人。另一方面,各地有力人士紛紛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簡稱處委會),派代表向政府進行協商。 當時擔任臺灣最高首長的行政長官陳儀,一邊透過廣播安撫民眾,一邊暗中電請中央速派軍隊來臺灣進行鎮壓。在後來兩三個星期的激烈震盪裡,臺灣各地都有很多人傷亡。「處委會」也被視為叛亂組織。 從事件開始沒多久,掌權者便利用軍憲力量,逮捕嫌犯,清除異己。有不少人被誣陷,遭到私刑,含冤死去,而淡水河總是他們屍首被拋卻的地方。於是這條號稱「北臺灣母親河」的河流,在那個時候竟成為一座流動的大型墳場。 河水悠悠,縷縷的波紋烙下了時代難以磨滅的傷痕。 之華望著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