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也能華德福

5 / 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8923317
  • 出版日期:2013/03/15
華德福,不僅代表新興的教育方式,也代表一種生活態度。 華德福的生活方式就是回歸簡樸。 不只是在學校要養成,在家也要延續,才能給孩子連貫的教育。 未經化學加工的食物,讓味蕾更嚐得出食物的風味。 純天然手工的衣料,過敏癢癢不再來。 取材大自然的玩具,增加孩子的嗅覺、觸覺的感官發展。 少了電子媒體的霸佔,孩子更容易培養自我興趣。 精心布置的生活環境,塑造適合孩子成長的「地球上的天堂」。 日本比台灣早三十年實施華德福教育,《在家也能華德福》這本書是選摘育兒雜誌《月刊Kuuyon》中相關文章所集結。 書中介紹各方面簡單易行的華德福居家方式,讓每個家庭在照顧孩子時有參考的範本。 並收錄: 什麼是華德福教育? 了解孩子的生長階段 孩子發燒時的居家照護 用敷布法可以調理小病痛 童話故事的力量 孩子專屬的房間布置 濕水彩畫、蜜蠟蠟筆、撕貼畫、蜜蠟粘土的教學…… 這本小書是最簡易的華德福生活入門書,搭配全彩圖片,就能在家施行華德福的生活態度! ★前言: 什麼是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是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以人類學為基礎所創立的教育理論。西元一九一九年,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在德國的斯圖加特成立之後,這個獨特的教育方式便擴散到歐洲各地。現在全世界各地大概有一千所華德福學校、一千五百所華德福幼稚園(編註:此為二??九年的統計資料,截至台灣版二?一三年出版時,全球約有四千所華德福學校。)日本較為關注的則是幼兒教育部分。 只要實地觀察華德福教育的幼稚園,第一眼就會注意到室內掛著淺粉紅色的窗簾,予人舒適溫暖的印象;孩子的玩具是木片或植物果實等天然素材,或是表情溫和的玩偶;老師對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輕聲細語。 為什麼華德福教育會給人推動保育環境的柔性印象呢?為什麼教室內不使用塑膠類的人工製品?為什麼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不會大聲叫罵? 在此先大略介紹華德福教育的特色。 華德福教育又稱為「追求自由的教育」。此處所稱的自由並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自由,而是指不受外界誘惑、獨立思考、自由自在活動的自由。其目標並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是讓孩子變成可以「建立起更好的人際關係,能以負責的態度去追求自由」的人。而且這個教育方式還會開發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讓他深入探索自我的本質。 史代納博士認為,人類是由「肉眼見得見的東西=物質(身體),肉眼看不見的=精神與靈魂(心靈)」所構成。一般人應該可以理解身體的重要性,但精神是什麼呢?精神,指的是個性或自我,也就是每個人成為這世界上獨一無二存在的人格。正因為有精神的存在,世界上的每個人才會有所差異。 史代納博士用上述思維作為基礎,認為人類從出生到成年,每七年會依「身體」、「生命」、「意識」、「自我」的順序成長,而且孩童的發展階段中也有這些成長周期。因此,在兒童期,不只要注重發展大腦智能的教育,也要注重讓身體充滿生命力的教育。 另外,史代納博士認為,人類有超越五感的十二種感覺。尤其在幼兒期,全身上下都充滿感覺器官,更應該自然而然地培養這十二種感覺,所以要替孩子準備充滿協調柔和的美麗環境,給孩子取自於大自然的素材;避免讓孩子接觸電視和印刷品的同時,也要以柔和的語調對孩子唱歌、說話;因為要讓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