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古書中的奇書。奇,不只是因為它收錄了許多正統知識分子譏為荒誕不經的神怪之說,更特別的是,其內容繁複博雜,風貌獨特,而且很難歸類。有人把它歸類為子部小說,有人說它是古代的巫書,也有人視它為藥典、地理文獻、博物志、上古史、神話寶庫等。
《山海經》是記載神話最多的中國古書。著名的神話如:夸父追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共工怒觸不周山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
然而《山海經》並非為記錄神話而作,大部分時期它被當作地理書看待,明朝胡應麟《少室山房筆錄》說《山海經》為「古今語怪之祖」,這評價很有影響力,清代修《四庫全書》,便把《山海經》放到「子部小說家類」,《山海經》此後多被當成「多雜以神怪」的神話書,大家彷彿忘了它是最古老的中國地理書。
《山海經》全書記載大約四十個方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四百多種神怪異獸。敘述山岳時,同時記述山的位置、高度、走向、形狀、陡峭程度、面積等;敘述河流時,也談到其發源、流向、支流等。
《中國科學技術史》作者李約瑟說:「《山海經》是個名副其實的寶庫,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古人怎樣認識礦物和藥物之類物質的知識。」以礦產為例,《山海經》記載礦物產地三百多處,有用礦物七八十種,並提到識別礦物的方法。可以說,《山海經》不但是神話寶庫,歷史、地理、天文、民俗、民族、神話、宗教、物產、動植物、水利、礦產、醫學等資料也很豐富,就像早期的一部百科全書。
《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至今未能確定。過去認為是大禹、伯益所作。現代學者則認為《山海經》非一時一人所作,成書時間大約是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的楚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現存最早的版本是由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
劉向,西漢學者、目錄學家、文學家。字子政,本名更生。漢高祖同父弟楚元王劉交的四世孫。著有《列女傳》、《五紀論》……等書,並編訂了《戰國策》、《楚辭》。
劉歆,西漢末年人,字子駿,劉向之子,後改名劉秀。跟隨其父劉向整理宮中秘書,在古代典籍分類與整理方面有著重要貢獻,並積極推行古文經學。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