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小說專輯
孔 孔 水面之下 4
周婉京 我的色盲之年 15
悄 吟 蜚蜚 24
蔣 在 藍色時分 45
吟 光 萬籟歸一 57
港風.映像(特邀欄目主持 程皎暘)
溫 迪 娜仁 68
程皎暘 雙重森林中的女性吶喊 77
散文
施文英 杜拉斯的巴黎故居 79
簡 梅 千古情詞覓仙蹤 84
吳佳駿 一輪滿月 90
吳其謙 回家 94
滿目山河
張宗子 和兒子的對話 98
詩歌
陳 汗 既濟 102
阮憲銑 時間書 104
蔡芳本 按照一個人活着的方式 106
我與《香港文學》
綠騎士 華蘭路上的漁港 108
陳浩泉 我與《香港文學》 111
文藝漫談
鄭政恆 張寶樹生平補白 114
訪談
許祺森 不寫就不存在 ─ 嶺南大學駐校作家葉兆言講座紀要 117
「城市文學獎2024」大專組三甲小說特輯
甘文駿 斷枝 125
馬浩翔 雲吞麵 132
吳俊賢 他們仨 138
卷首語
游 江 歲月如歌 1
歲月如歌
除文學以外,港產片與粵語歌同樣是香港文化的無盡寶藏。本期我們推出「粵語歌小說專輯」,邀請周婉京、孔孔、蔣在、吟光、悄吟五位作家,用筆尖記錄旋律、演繹歌詞,刻錄成一盤磁帶、一張CD,重奏飄盪於香江之上的粵語歌。
第一盤磁帶上印着葉蒨文曝光過度的臉,「他方天氣漸涼,前途或有白雪飛」,雪花隨歌聲飄飛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重慶。置身三峽移民與香港回歸的大背景下,孔孔的〈水面之下〉道出兩個萍水相逢的人的一段隱秘的感情。磁帶的背面刻錄王菲的《藍色時分》,在這黃昏的magic hour,晝夜的交界,陰陽難捨難分,蔣在筆下的男女關係在臨近崩潰的那刻也「沒有清清楚楚的愛恨」。聽過九十年代的磁帶,換上千禧年後的CD,周婉京〈我的色盲之年〉以粵語歌《色盲》為針線,織出一襲五十年代的旗袍——陳步紅穿着這身旗袍從容走過屋邨間的流言蜚語,如踏在色盲途中,風言風語是灰白的暗箭,而她流光的旗袍卻能始終出彩。流言蜚語無孔不入,悄吟的〈蜚蜚〉虛構一段女明星的戀情,鎂光燈下的萬眾焦點,個性與情緒都被無限放大,「仿似懸崖上戀愛」,稍有不慎就粉身碎骨。收起CD,步入吟光策劃的粵語歌展覽,千千闋歌如全息投影飄於前方,跃然紙上,整棟大廈、整個香港,都變成一首粵語歌,歌詞是肌理,曲調是鋼筋,MV是面板,「形若幻象,在海光中搖曳,如大槎浮於海面。」
本期散文欄目刊出施文英、簡梅、吳佳駿的作品,向讀者娓娓道來三位古今中外的大家杜拉斯、柳永、坂本龍一的文藝之路,「藝術千秋,人生朝露」,文字與音樂能隨一張書頁、一張唱片而留存永世,永遠有人在讀着、聽着、感動着。吳其謙的〈回家〉則回憶與祖父相處的點滴,真摯動人,文字在此刻成為他儲存記憶的容器。
文學究竟有甚麼效用?本期訪談欄目刊發的嶺南大學駐校作家葉兆言的講座紀要也許能給出答案。他以自身經驗說明人類為甚麼需要文學,「因為你不講出來的話,這件事情就不存在了。」不寫就不存在,文字比記憶可靠,一旦提筆寫,就能更忠實地記錄下個體經驗與時代記憶。
繼上期刊出「城市文學獎2024」大專組的散文三甲作品後,本期再次選登小說三甲作品。
由敝刊主辦的時代盃「中國心.香港情」全球華文創作大賽的賽果已於日前公佈,恭喜各位得獎者。我們將於6月21日假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辦隆重的頒獎典禮,敬請各位垂注。
歲月如歌,迴響不絕,願文字與歌聲一樣,永遠陪伴你。
作者介紹
香港文學出版社
《香港文學》是香港出版的一份純文學雜誌,1985年1月創刊。《香港文學》的辦刊宗旨為「立足本土,兼顧海內外;不問流派,但求作品素質」,是作家發表純文學的重要平台,對促進香港文學及世界華文文學的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香港文學》收錄的文章題材十分廣泛,有小說、散文、評論、新詩、訪談、史料、報道,以及各種文學專輯、座談、文學活動等等;還定期把已刊發的文章選輯成「香港文學選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