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開本書前,您需要先知道幾件事:
➢5世紀的羅馬帝國與21世紀的西方國家,是一對相像的孿生兄弟
➢今天的「新羅馬史研究」可以打破三觀,給我們全新的反思角度
➢「蠻族入侵」vs.「移民問題」,在保守派眼中,移民就是現代的「蠻族」
➢當西方國家遭遇內部中心衰弱、外部強權崛起時,十字路口該如何向前?
羅馬帝國,二千年來始終是西方國家在審視自我時的原型,羅馬帝國的衰亡也是諸多歷史學者關心的課題。關於羅馬帝國為何崩潰,過往常見的說法源於吉朋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吉朋認為羅馬帝國從打開邊境,讓基督徒、哥德人、汪達爾人進入帝國後,這些外來族群就有如病毒一般侵蝕宿主,羅馬帝國自此就走上由內而外崩解的末路。也因此,當現代西方國家在面對類似的移民問題時,往往也會吸取羅馬的「教訓」,進而控制邊界、管制移民。
但本書兩位作者希瑟及拉普利認為,以羅馬的案例而言,帝國的解體不應歸咎於外來族群,而是因為在帝國的經濟與政治勢力向外緣地區擴張時,促成新的邊境聯盟、新的移民,以及區域衝突,進而削弱了帝國中心的實力。此外,新崛起的波斯也成為羅馬的競爭對手,更讓已經衰弱的羅馬感到非常大的壓力。
回到今天,兩位作者認為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現代西方,當工業化的西方經歷過快速的經濟成長,積極向外推動西方的經濟體制(全球化)、政治體制(民主),現代西方也有如古代羅馬一般,正面臨帝國邊緣日益強大,帝國中心卻日漸衰弱的窘境,自此我們就會問:現代西方會不會像羅馬帝國一樣,走向衰亡的末日呢?
雖然經濟成長率停滯、人口衰退、新興區域強權崛起、移民問題,以及如古波斯一般的中國崛起,都預示西方世界的衰弱,但兩位作者認為,西方國家唯有誠實面對過往的霸權已是過往雲煙,西方不能也不該再試圖掌握世界秩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防止西方走向帝國末路。
作者簡介
彼得.希瑟(Peter Heather)
倫敦國王學院中世紀歷史系主任,專研羅馬帝國與其衰亡的歷史。著有《羅馬帝國的殞落》(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帝國與蠻族》(Empires and Barbarians)、《羅馬的復興》(Rome Resurgent)等書。
約翰.拉普利(John Rapley)
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家,並在約翰尼斯堡高等研究院擔任資深研究員。他著作的《理解發展》(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在發展研究方面廣泛被作為教科書使用,另著有《全球化與不平等》(Globalization and Inequality),以及近期出版的《金錢之神:經濟如何被誤信為宗教》(Twilight of the Money Gods)。
譯者簡介
劉家安
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畢業,於同系就讀研究所,修完課程後提前離校進入社會,曾任職於科技產業及觀光產業,現為專職翻譯。譯有《民主的擂台》、《大師之名》、《以自由之名》等書。
盧靜
過度自由,熱中策略與敘事遊戲,關心一切事務的「為什麼」與「然後呢」。譯有派翠克.迪寧《自由主義為什麼會失敗》、提摩希.史奈德《民族重建》、約翰.米爾斯海默《大幻象》及尼爾.弗格森《末日》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