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似幻的文字搭配近150張精挑細選的照片,
資深狄倫研究者馬世芳精心翻譯、考證,
撰寫譯註三萬多字,並附贈專文導讀,
帶領讀者進入狄倫幽深敏銳的思維,
探索歌曲映射的廣袤世界。
「人們往往把傳統和僵固混為一談。我們聽著老唱片,以為它是一件封在琥珀裡的物品,為我們懷舊的需求而存在。卻沒想過製作它需要付出的汗水、苦楚、憤怒與鮮血,也不去想它可能演變成什麼模樣。這張唱片充其量只是這群音樂人在那個當下的一幀快照。一幀快照也可以引人入勝、具有藝術價值,而正是時間長河中選擇的那個瞬間,使它得以不朽。」
「音樂既屬於特定時代,又能超越時空。既能創造回憶,也構成了回憶本身……音樂是在時間裡建構的,猶如雕塑家或焊工在物理空間裡工作。音樂存在於時間之中,而得以超越時間,正如輪迴讓我們一次次重生,而得以超越生命。」
──巴布.狄倫,《當代歌曲哲學》
《當代歌曲哲學》是巴布.狄倫自榮獲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以來首部發表的著作。
狄倫從2010年開始撰寫《當代歌曲哲學》,書中他展示了歌曲創作的藝術和工藝,有如一堂大師課程。
全書包含66篇文章,聚焦於其他音樂人的歌曲,從Stephen Foster到Elvis Costello,Hank Williams到Nina Simone。他剖析了他所謂的常見押韻的陷阱,分解一個單音節的增減如何影響一首歌,甚至闡釋藍草音樂與重金屬之間的關聯。這些文章以狄倫獨特的散文風格寫就而成,既神秘又變幻莫測,既辛酸又深刻,而且不時令人莞爾。雖然表面上文章的主題是音樂,但實際上更像是對人類狀況的冥想和反思。書中搭配約150張精挑細選的照片,與一系列如夢似幻的文字交織著,整本書有如一首史詩,為每首歌曲增添無比的魅力。
2020年,隨著Rough and Rowdy Ways專輯的發行,狄倫成為第一位在每個年代(自1960年代以來)都有專輯進入《告示牌》排行榜前40名的音樂人。《當代歌曲哲學》凝聚了多年來他對藝術的奉獻所積累的豐富知識和技能,如同他所做的一切,這部著作也是重大的藝術成就。
作者簡介 |
巴布.狄倫(Bob Dylan)
本名Robert Allen Zimmerman,194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創作歌手、作家,已發行近40張錄音室專輯,全球銷量超過1.25億張。畢生獲獎無數,包括十一座葛萊美獎(含一座終身成就獎),並曾以電影主題曲獲奧斯卡獎與金球獎,1988年進入搖滾名人堂。2008年以其「歌詞創作飽含特出的詩的力量,對流行音樂和美國文化帶來深遠影響」獲普立茲特別獎。
2016年狄倫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此獎項的音樂人。瑞典學院表彰他「在偉大的美國歌謠傳統裡創造了全新的詩意表達」。他也曾獲頒法國榮譽軍團勳章、普立茲特別獎,及美國最高平民榮譽──總統自由勳章。著有回憶錄《搖滾記》(Chronicles: Volume One)、《當代歌曲哲學》等。
譯者簡介 |
馬世芳
作家,主持人,曾獲六座廣播金鐘獎。主編並參與翻譯《巴布‧狄倫歌詩集》,著有《歌之國土:馬世芳的巴布.狄倫六講》及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昨日書》、《耳朵借我》、《歌物件》、《也好吃》,曾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