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大腦只有1.3公斤重,它卻是人體最發達的器官。
人類的大腦結構是由許多神經元組成的,而神經元就聚集在模塊中;
大腦的模塊分為:皮層(外層,包括兩個半球),四個葉(每個腦半球都有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它們都有各自的功能。)、皮層下模塊。
而大腦的任務就是對你周遭的世界做出反應,並與之產生關聯。
大腦可以透過重新連線再升級,讓你學會平靜面對壓力,
在感到抑鬱時重振精神,學習如何增強記憶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本書利用4個步驟組成的FEED法,即可重新連結你的大腦,重返平衡狀態:
1 聚焦(focus):「關注」可以活躍你的額葉,使大腦的其他區域也跟著忙碌。聚焦使你關注正在發生的事情,這就啟動了大腦重新連結的流程。
2 努力練習(effort):注意力從感知轉移到行動,當你開始付出努力時,為了學習新東西,你的大腦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因而使得某個部位發亮,顯示正在發揮作用。
3 輕鬆自如(effortlessness):為達到重新連結大腦的目的,你必須使新行為保持足夠長的時間,直到新行為變成你的下意識動作,一旦成為習慣,做起來就毫不費力。
4 堅持不懈(determination):繼續實踐,反覆練習,不要厭煩,也不要感到痛苦,只要下定決心,你將完成FEED法的整個流程。
並利用5種生活習慣組成SEEDS法,讓你的大腦更健康:
社交(Social)──可有效應對壓力並增強免疫系統
運動(Exercise)──讓肌肉疲勞的好處是促進新陳代謝
教育(Education)──活到老學到老可避免大腦萎縮
飲食(Diet)──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是提升能量的鐵則
睡眠(Sleep)──保持純淨規律的睡眠可修復大腦
你將了解這些健康的習慣如何延長大腦的壽命,
以及如何盡情享受不受自我設限且充滿活力的生活。
本書不僅結合了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
也提供了如何改善大腦和心理健康的實用新見解,
在新陳代謝、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和免疫學等領域的研究,
也有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發現。
書中匯集了這些領域的實用見解,並說明該如何將之應用到生活中,
幫助人們改善生活並解決常見問題,
例如輕度憂鬱、焦慮、拖延、倦怠、悲憫疲憊(compassion fatigue)
以及其他消極的思考模式。
•建立可促進良好習慣的心理連結,切斷支持壞習慣的心理連結。
•使大腦冷靜下來,戰勝恐懼,勇敢地面對生活。
•在神經元之間建立新連結,使你變得平靜、充滿活力和專注。
•改善並擴大你的人際關係。
•將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直接應用到日常工作的精采指南。
了解新穎的神經科學,幫助你重整大腦並改善生活
科學證據已經顯示,人們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
進而改善情緒和記憶等各種狀態。
在本書中,神經心理學家約翰.雅頓將會解釋,
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科學的最新發展如何幫助你變得更好。
作者簡介
約翰·B.雅頓(JohnB.Arden, PhD)
心理學家&作家,曾出版過15本著作,並被翻譯為二十多國語言。他的第一本書《意識、夢和自我:跨學科的方法》被美國圖書館協會授予「1997年傑出學術著作獎」, 其他作品包括《心腦基因:心理治療的整合》(Mind-Brain-Gene: Toward the Integration of Psychotherapy)、Brain2Brain、《大腦聖經》(The Brain Bible)、《傻瓜的記憶提升術》(Improving Your Memory for Dummies)等。他曾在美國各州及三十個國家舉辦研討會。
譯者簡介
洪禎璐
資深編輯,經手過人文社科、心理勵志、宗教命理、醫療保健、飲食、生活風格、藝術設計、自然科普、商業理財等各類外文翻譯書籍。曾任旅遊雜誌特約採訪記者,合著十多本台灣旅遊及美食書籍。譯有《完結日.善惡大決戰與回歸的預言》(合譯)、《地球編年史完全指南》、《飲食的哲學:餐桌上的感官認知體驗》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