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尚未療癒的過往,正主導著你的情緒和人際模式
我們的日常可能重複同樣問題:「每次吵架都是吵同樣的事情」、「我對自己的未來和工作好迷惘」、「我不想再拼命讓我父母理解我的觀點了」。這些難題多半是過去關係中懸而未決的痛苦和創傷,其中又以原生家庭的傷痛特別多。放下過去並不管用,因為創傷不會自己消失,不會因為你無視就自動修復,或因為你逃避就慢慢癒合。
★「過去」相當頑強,你愈想遠離它,它愈追著你跑
關注原生家庭並非要責怪誰或找藉口,而是推動你走向療癒的催化劑。家庭是每個人的第一個教室,在此學會表達自我和與人相處。那些未癒合的苦痛所造成的影響,會跟著我們一起長大,使我們背負著特定行為模式,或陷入和上一輩相同的困境,又傳給了下一代。
人生並非在找你麻煩,而是想要找你療傷,
我們身上既扯後腿又讓人氣餒的慣性,多半源於童年時期的創傷。
那些傳統包袱、家族秘密、恐懼和不安全感都會代代相傳,
探索原生故事,就有機會修補和緩解,改變過去對自己的箝制。
★透過四步驟修補你與自己、他人的關係,重拾人生的自主權
作者為紐約人氣婚姻家族諮商心理師,在本書探討五類常見的創傷源頭,包括難以感受自己值得被愛、缺乏歸屬感、覺得自己無足輕重、難以信任他人、缺乏安全感等。作者提出「原生療癒練習」,以四步驟檢視原生家庭的正負面影響,唯有理解自身的原生創傷,和伴隨而來的長期有害慣性,才真正有助於因應現今困擾你的衝突和行為,幫助你改變、成長和療癒:
◆「命名」創傷:生活可能遭到不明的過往經歷主宰,爬梳原生故事,好好替先前無名的
創傷命名。
◆「看見」傷痛:重啟生命力的時刻,見證、感受、連結你的傷痛與任何衝擊的經驗,協助你脫離慣性。
◆面對「悲傷」:在內心為苦痛騰出空間,壓抑的能量得以流動,重拾自在與喜悅。
◆「轉向」全新的行為和選擇:覺察和釐清自己的下一步,才能打破僵化行為,不再隨慣性起舞,或遭情緒控制。
作者簡介
維耶納.菲倫(Vienna Pharaon)
西北大學婚姻與家庭治療碩士。
紐約炙手可熱的婚姻暨家族諮商心理師,持有婚姻暨家族諮商心理師專業證照。擁有超過十五年的諮商經歷,同時經營Instagram社群,每天與七十四萬人對話互動,也是「正念婚姻暨家族治療中心」(Mindful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創辦人和負責人。
作者在西北大學取得婚姻暨家族治療碩士學位,且在Bette D. Harris家族暨兒童診所接受過扎實訓練。
菲倫的專訪散見於《經濟學人》、Netflix、Vice 和 Motherly等媒體,曾在Netflix和Peloton和等企業帶領工作坊。
譯者簡介
林步昇
鍾情於綠豆湯的貓奴,翻譯是甜蜜的負荷,配音為後半生志業,希冀用文字與聲音療癒自己與他人,近期譯作包括《為什麼難過的總是我?》、《科特勒談新行銷》、《有錢人和你不一樣的致富紀律》等。本書看似在談童年創傷的影響,實則鼓勵讀者正視曾壓抑的過往,才能改變長期的慣性行為、重新接納自我的樣貌,進而找到一盞前路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