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讀墨試讀本)

4.7 / 43
  • 語言:繁體中文

 

「一部真正的二戰全球史。」──方德萬,《戰火中國》作者

 

二戰85週年 × 終戰80週年
上一場大戰的陰影尚未遠去,世界就已經往下一場大戰奔去
究竟是什麼力量,驅動全球上億名男女,投入這場空前絕後、影響至今的軍事衝突?

4大典範轉移:長時段 × 全球尺度 × 混合型戰爭 × 帝國爭霸史觀
7項分析主題:政治、軍事、經濟、道德、民防、心理、法律

★ 強勢攻占《紐約時報》排行榜
★ 問鼎美國軍事史協會.傑出圖書獎
★ 榮獲英國皇家三軍聯合國防研究所.最佳軍事史圖書獎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帝國仍是世界秩序的主宰,象徵文明、進步與現代。二戰結束之後,「帝國」兩字就此破產,成為沒有國家敢自稱的髒字。二戰改變了一切,但這場戰爭為何爆發?如何變成規模遍及全球的大戰?又對人類社會及世界歷史帶來什麼影響?

過去半世紀以來,無數書籍碰觸過這些問題的冰山一角,卻沒有一部完整的通史類著作能像本書一樣,將各個專業面向統整連結起來,既還原戰爭始末及經過,也深入剖析戰爭中的政治、軍事、經濟、道德、民防、心理與法律。不僅如此,本書更試圖跳脫「歐戰為主、太平洋戰場為輔」的西方傳統敘事,代之以廣納亞洲與歐美非的全球史視野,同時揚棄「善良民主國家對抗邪惡法西斯極權」的簡單二分法框架,看見這場史上最慘烈戰爭背後的複雜與細緻。

這是你我都可能聽過、卻未曾真正理解的一段歷史,出自於全球首屈一指的二戰史權威。隨著今日世局走向不安與動盪,全球衝突的隱憂再度浮上檯面。或許沒有哪個時刻,比現在更需要重新認識二戰,那場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

 

作者簡介│

李察.奧弗里(Richard Overy)

二戰史研究第一把交椅,沃夫森歷史獎得主,學院專業與大眾書寫兼具。相信歷史學家必須向學院外更廣泛的大眾分享歷史,而不是把歷史變成專門獨享且難以親近的學科。

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皇家歷史學會會士。曾任教於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現為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歷史學系榮譽教授。曾在英美學界1980年代的「二戰為何爆發」學術論戰中扮演重要角色。2007年獲英國筆會頒發「赫塞爾-蒂爾特曼獎」(Hessell-Tiltman Prize),2001年亦榮獲美國軍事史協會頒發「塞繆爾.艾略特.莫里森獎」(Samuel Eliot Morison Prize),以表彰其對戰史研究的傑出貢獻。

著作等身,除出版超過30本二戰相關著作外,更長年協助《泰晤士報》與英國大專院校編寫二戰史教材。代表著作包括《同盟國為何勝利》、《獨裁者:希特勒的德國與史達林的俄國》、《訊問:深入納粹菁英的內心世界》、《俄國與二戰》、《戰略轟炸與二戰》、《皇家空軍的誕生》、《不列顛空戰的迷思與現實》、《納粹德國的經濟復甦1932-1938》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等。

 

譯者簡介│

黃煜文

資深譯者,譯有《耶路撒冷三千年》、《大逃離》、《前線島嶼》、《琥珀眼睛的兔子》、《歷史的歷史》、《當帝國回到家》等多部作品。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