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普斯的經濟探索

3 / 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6263558151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回憶錄★☆

──重量級學者好評推薦──
美國前財政部長 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H. Summers)
2007年諾貝爾獎得主 艾瑞克‧馬斯金(Eric Maskin)
2000年諾貝爾獎得主 詹姆斯.海克曼(James Heckman)

艾德蒙.費爾普斯是當代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許多學界大師也推崇他的貢獻:
■ 保羅.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說自己經常借用他的研究成果,並將他的著作放在書架上最顯眼的位置。
■ 詹姆斯.托賓(James Tobin,1981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稱讚他寫的經濟學入門「是最棒的教科書之一」。
■ 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20世紀政治哲學巨擘)與他攜手建立「經濟正義理論」。

2006年,他因「加深人們對經濟政策長、短期效果之間關係的理解」,獨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費爾普斯嘗試把總體經濟學建立在個體經濟學之上,將我們所認知的「人類」本質納入理論,讓理論更貼近現實世界。
因此,他被譽為「現代總體經濟學的締造者」,也是「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這本書中,費爾普斯講述60年來發展這些經濟理論的學思之旅。

|推動世界理解失業、通膨與經濟正義問題|
1960年代,費爾普斯改良凱因斯的失業理論,挑戰當時學界所流行「通膨與失業率呈反向關係」的菲利浦曲線,加入人們對物價和工資的預期。他創立「均衡失業率」的概念,引發學界後來有關「自然失業率」的討論(如果實際失業率比自然失業率低,廠商為了爭取勞工而提高薪資,使產品價格上升,就會形成通膨)。
1970年代,他鑽研約翰‧羅爾斯的經濟正義。如果羅爾斯的政策能實施,是什麼樣的稅收結構?他在一個極簡的經濟體中建立模型,看看其中以什麼方式呈現正義。

|發掘經濟體系的創新活力根源,關鍵何在?|
傳統經濟學觀點中,先進國家的蓬勃發展來自探險家、科學家或企業家受新科技刺激所發展的商業應用;
但費爾普斯更進一步注意到,一般人為了使工作更有意義、生活更美好,會自動發起基層創新,藉此獲得個人尊嚴和成就感,也使經濟體系茁壯。
費爾普斯構想出一套「大繁榮」理論,試圖超越梭羅的創新構成觀念,強調擁有現代主義價值觀,加上適當的制度,就能產生很多自主創新,經濟更有活力;
而且,現代主義價值觀可以讓人民的工作滿意度增加。

回顧費爾普斯在經濟學界的經歷,可以看到他與保羅.薩繆爾森、詹姆斯.托賓、約翰‧羅爾斯、阿馬蒂亞.沈恩、羅伯特.盧卡斯、羅伯特.莫頓等經濟學家的爭論與合作,
這些互動激發出燦爛的智慧火花與創新活力。本書不僅是他的回憶錄,更是60年來現代經濟學理論的縮影。

作者簡介
艾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Phelps
生於1933年,童年時期在芝加哥度過,在紐約哈德遜河畔的黑斯廷斯長大。1955年取得阿默斯特學院學士學位,1959年獲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2006年獨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是哥倫比亞大學資本主義與社會研究中心創始主任,也是該校麥克維卡政治經濟學榮譽退休教授。他撰寫過十多本關於經濟成長、失業、經濟衰退、創新和工作滿意度的專著。

譯者簡介
廖月娟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翻譯生涯逾二十年,期許自己畢生以「科學的熱情與詩之精確」來翻譯。譯作繁多,包括《賈伯斯傳》、《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旁觀者》、《目的與獲利》等百餘冊。

李芳齡
譯作超過百本,包括近期出版的《機器, 平台, 群眾》、《創意天才的蝴蝶思考術》、《中國模式》、《Uber與Airbnb憑什麼翻轉世界》、《心態致勝》、《區塊鏈革命》(合譯)、《謝謝你遲到了》(合譯)。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